大型瓷塑第一人,追憶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許興澤的瓷藝風采
-
小陶陶
2021-06-16 集雅文化1854
13710
在近代,德化瓷雕首推蘇學金(博及漁人)和許友義(蘇與許亦師亦友)。許友義生于山湖派雕塑世家,從祖父起,皆擅塑像。
許友義家傳之上,博采眾長,與何朝宗精于泥塑、木雕、瓷塑同出一轍,許友義也融此三者于一爐,并開創(chuàng)出活動瓷鏈、捏塑珠串等全新技法,成為德化瓷雕藝術的嶄新流派。許友義一生得意弟子不過四人,許文君即是四大弟子之一,亦即當代許興澤之父。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長眉羅漢》
陶瓷世家子許興澤,年幼即隨父許文君先生,習練德化傳統(tǒng)陶瓷雕塑技藝,尤擅觀音造像。何朝宗的觀音造像,面部雍容豐腴,弧線優(yōu)美,雙手多掩于袍袖,傳達出一種塵世之外的內斂清絕。
許 興 澤(1947-2014)
中國陶瓷藝術大師、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
許興澤則稍有不同。他的觀音于世人親近一些,對觀音神情的把握,更注重在溫潤慈悲之上,面帶微笑;雙手也是外露,時而擎住凈瓶,時而托住如意,又或者二指相捻,形成說法印;而衣飾則一絲不茍,線條寫實連貫,來龍去脈,始終尋得到蹤跡;造型也是或坐或立,或說法或布施,姿態(tài)各異,不一而足。觀音大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之心,總教人一目了然。實心瓷雕《坐巖觀音》,為其代表作之一。
許興澤 手簽實心原作精品《坐巖觀音》
許興澤 手簽實心原作《布袋和尚》(手工捏塑)
在大型瓷塑領域,許老堪稱當代第一人。其燒制成功的1.75米《立龍觀音》,曾獲1984年全國第四屆工藝美術百花獎(珍品)金杯獎。
德化傳統(tǒng)瓷塑,由于原料配方和窯爐局限,均以中、小雕塑品為主,高度不超過1米,許老攻克了大型瓷塑的造型、配方和燒成等三大技藝難關之后,又在1990年成功地研制了具有自動回水和感應滴水裝置的“1.92米自回水滴水觀音”,在全國第九屆工藝美術百花獎評比中,再次奪魁,榮獲(珍品)金杯獎。因其在陶瓷領域的巨大貢獻,許老1993年起便開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
許興澤 坐古蓮佛光觀音
榮譽紀錄
1973年,進入德化陶瓷廠從事瓷塑設計工作;
1981年至1986年,任德化縣工藝美術陶瓷廠副廠長;
1984年,1.75米《立龍觀音》被中國工藝美術館、福建省工藝美術館收藏;
1984年,1.75米《立龍觀音》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珍品金杯獎;
1987年,任德化縣技術開發(fā)中心主任、新發(fā)瓷廠廠長;
1991年,1.92米《滴水觀音》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珍品金杯獎;
1991年,1.92米《滴水觀音》被中國工藝美術館、福建省工藝美術館收藏;
1993年,開始享受“國家特殊津貼”待遇;
1999年,《寶蓮座毫光觀音》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;
1999年,《寶蓮座毫光觀音》被中國歷史博物館、福建省工藝美術館收藏;
2002年,《天女散花》獲福建省第三屆工藝美術精品“爭艷杯”大賽銀獎;
2007年,獲得國家發(fā)改委頒發(fā)的全國優(yōu)秀工藝美術創(chuàng)作獎;
2008年,《戴冠觀音》獲中國傳統(tǒng)工藝美術精品大展金獎;
2010年,榮獲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;
2013年,《坐蓮佛光觀音》、《披坐觀音》和《戴冠觀音》被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。
作品賞析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戴冠觀音》高約47cm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天女散花》高約60cm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坐蓮佛光觀音》高約43.8cm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持蓮佛光觀音》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渡海觀音》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渡海持經(jīng)觀音》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彌勒佛》
許興澤 手簽精品《達摩》
大師名片
許 興 澤(1947-2014)
中國陶瓷藝術大師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,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許興泰胞弟、德化縣第二、三、四、五屆政協(xié)委員。出生于陶瓷世家(其父許文君是近代瓷塑名師許友義主要傳人之一),從小受藝術熏陶,酷愛瓷塑工藝。11歲起隨父學習傳統(tǒng)陶瓷雕塑技藝,為陶瓷雕塑打下牢固的藝術功底。主要創(chuàng)作題材有觀音、彌勒、達摩和仙女等。尤其擅長高難度的實心瓷塑作品和大型瓷塑作品的創(chuàng)作。被譽為“大型瓷塑第一人”。許興澤遵循傳統(tǒng)老藝人作坊式的創(chuàng)作方式,對作品務必精益求精,凡事又親力親為,因此存世作品非常少。
責任編輯:陳美珠
